新媒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2-02-14 09:36:14 [责编:唐卓婧]
字体:【

胡景祯 王国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相较于城市的繁荣发展,乡村被忽视、被边缘化,发展略显滞后,尤其在精神层面未有显著提高。因此,文化振兴显得尤为重要。媒体融合时代,发挥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要关注三个维度:

挖掘人文资源,推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运用新技术挖掘人文资源,树立农民的文化自信,提高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从本质上激发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一是传承红色文化。深入开展红色资源普查、调研,确定红色旧址,围绕旧址保护,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积极传承革命精神。二是守护历史古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做好民俗风情、名人文化、家风家训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打造集宗祠文化、乡贤讲堂、乡村图书馆等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主题鲜明的乡村特色文化。三是擦亮农耕金色。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牧渔业生产、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合理改造、适度开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旅游业相结合,为城镇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服务。

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文化内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是实现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体,因此要因地制宜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一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和管理,以市场供应的公平方式保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创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给予农民文化活动自由选择权利,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方式,积极准确获取农民文化需求,针对性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提高供需匹配度。二是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精准构建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体系,培育数字文化本土品牌,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整合,为其搭建数字文化宣传推广平台,加大各类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开发与呈现。推动数字科技与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吸引相关人才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推进数字供给优化升级。三是加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以文化需求服务文化供给,推行“百姓点单”,各方力量“按需制单”的服务模式,以媒体的便捷性、快捷性达到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加快建设以服务农民、传承文化为主,高新技术支撑、严格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信息枢纽。

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文化功能。新媒体时代不能只有文化传播没有文化服务功能,要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文化的服务功能。一是突出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栏目,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精心绘制、挖掘乡村地域特色、乡土风情、历史故事,创作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乡村化气息浓郁的、鼓舞人积极向上的高品质乡村文化传播作品,打造成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二是畅通交流渠道,凝聚思想合力。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根,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现状、特质的认知度独具优势,畅通与农民的互动渠道,及时解决反馈农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进行合理引导,有助于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凝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拓展“媒体+”方式,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借助5G传播优势,利用短视频表达自我,让乡村文化特色反向传播出去,推动乡村文化有效传播。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美丽乡村的乡土文化、人文历史、特色建筑等,不限时空地得到沉浸式、交互式乡村文化体验,打造具有鲜明特性和影响力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把乡村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资源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产业资本。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