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 育“富源”

邵阳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重点整治搬迁对象不精准、确定程序不规范;搬迁安置方式、住房建设标准不符合要求;建房补贴不按标准发放、农户自筹资金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监管部门履职不力,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2020-09-11 11:56:34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果蔬进“银行” 脱贫又“脱单”

2015年,综合考虑徐贱太各方面条件,扶贫工作队建议徐贱太开展生姜种植,并免费让其接受技术培训。学成回村后,徐贱太一头扎进田里。技术人员和扶贫队员们及时提供帮助。当年,徐贱太获得丰收。在有关部门贴息贷款的支持下,第二年,徐贱太扩大种植面积。2018年,徐贱太实现脱贫。

2020-09-11 11:47:33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凤凰涅槃”获新生

5年来,在工作队的带领下,通过实施整村易地搬迁、产业就业并重、多项民生保障政策落地等扶贫举措,大水村这个偏远山村“凤凰涅槃”获得新生。村民住上了新房,孩子们坐进了明亮宽敞的教室,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至2019年底,该村的贫困发生率从6年前的41.6%降至0.4%。

2020-09-10 17:47:31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四合村:村民搬家又兴业

为了彻底告别贫困,帮扶工作队对全洪兵等23户住在半山腰上的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洪兵的新家位于乡道旁边,75平方米,二室一厅,窗明几净。原先他在半山腰上的土坯房推倒恢复为耕地,种上庄稼。更令全洪兵高兴的是,他儿子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有了笑容。

2020-09-09 18:26:32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绿富美”不是梦

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后,根据向佐德家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脱贫方案,一是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使两个孩子享受到“阳光助学”;二是发展种养产业,种菜葛3亩,养羊20只、兔子200只、鸡60多只。向佐德家日子渐渐好起来。

2020-09-08 17:44:07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云端上的小康路⑬】云上扶“智”,没有遗落这三个乡村孩子

“好神奇!戴着眼镜能看见好多东西!”娄底涟源市渡头塘镇扬名冲村的步先教学点,8岁的贺喜涛正在体验5G VR技术,这让他感到既新奇又新鲜。原来,这是中国电信娄底分公司开展的一次志愿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接触前沿科技,激发他们对外界的求知欲。”

2020-09-08 17:19:1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沈礼]

党建引领挖穷根

桃源县共建设集中安置点46个,先后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后续帮扶、产业发展等,打造13个扶贫车间,让3464名搬迁群众享受就业扶持;积极开展党企帮扶行动,精准掌握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点对点”对接帮助搬迁户灵活就业;县乡两级党委结合实际,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林地看护等公益类岗位1318个,让有意愿的贫困户就业脱困。

2020-09-07 17:55:20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莫愁山路弯又险 轻车已进太平村

工作队初来乍到,请村里年逾古稀的老支书钟订仁出马,为修路专门成立村民理事会,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等纷纷加入,劝说村民配合修路、造福子孙后代。你出谋划策,我出劳出力。3个月不到,一条长8.3公里、宽5.5米的村级主干道修成通车。配建路灯,栽种茶树,村民们夸:出山路走得安心、舒心。

2020-09-04 17:15:32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硬扎人,打硬仗

2016年,长丰集团派工作队驻村帮扶,队长熊祥戈把家眷都带到了村里。“是个硬扎人!”村支书陈阳九夸他。其实,今年57岁的陈阳九也是一个硬扎人。他部队退役后去了深圳,从敢打硬仗的部队到地方,就没服过输。2002年,他放弃丰厚薪金,回乡当起了村干部。

2020-09-04 17:13:41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凉粉日搓2000碗

近年来,随着瑶寨游客日益增多,何红联等贫困农户先后支起10多家凉粉摊,白天干农活,晚上搓凉粉。刚过去的暑假,11岁的黄玉娟每天帮妈妈守着游客中心的冰柜卖凉粉。“一个月就赚了两三千块钱。”何红联笑着夸女儿是个好帮手。清晨6时,村寨醒了,52岁的田秀鸯在古井旁搓洗粽叶,用来包大灰水粑粑售卖。“粑粑软糯香甜,一个可卖30块钱。”她说。

2020-09-03 17:23:12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沈礼]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