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任督二脉”的“斗笠之乡”,再次与世界对话

2022-08-17 16:31:35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粟翠财 王志敏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初秋,五溪大地的田间地头上,头戴斗笠的农夫在田地驻足,斗笠下的面容上,满脸坚毅,满脸希冀。

斗笠,一件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但在“斗笠之乡”——怀化市中方县,却是“指尖舞蹈”与“竹篾艺术”的匠心传承,有着让人心驰神往的今昔与魅力。

兴衰更迭,道不尽农耕文化

春争日,夏争时,万物宜早不宜迟。斗笠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雨具,在农耕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中方的斗笠以其轻便、精巧、光亮、耐用而久负盛名。中方斗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乾隆年间更是作为贡品盛行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中方斗笠更是风靡全国,甚至远销日本、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中方斗笠成为怀化首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创汇产品。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戴斗笠干农活的人大幅减少,斗笠遮风挡雨的功能也被雨伞等雨具代替。中方斗笠风光不再,一度陷入沉寂。

“笠”久弥新,转型升级求破局

时光似水,物换星移。经过十年沉寂的中方斗笠迎来转机。

2006年,中方斗笠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政府以此契机成立斗笠展示馆、合作社,把斗笠从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资源,对这一传统产品及工艺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一个濒临消失的传统手工产品,经过转型升级,做小、做精,成为精美的工艺品,其功能也从戴在头上遮风挡雨,扩展至挂在墙上、车里、包上做装饰品。

可惜的是,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中方斗笠的发展缺乏后劲,就拿斗笠展示馆来说,参观人次最少的时候一年还不到1000人,大多还是附近县区的百姓,中方斗笠的发展再次陷入瓶颈。

“打通经脉”,再次与世界对话

G60沪昆高速、G65包茂高速两条交通大动脉交汇于中方县,再次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方斗笠基地距离最近的中方收费站不到4公里,产品装箱后,5分钟就能走上高速公路,当天就能到达全国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游客和客商到实地参观、考察也都十分便利。

“便捷畅通的交通,极大改善了斗笠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斗笠传承人潘存家老先生回忆起中方斗笠的变迁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有许多游客都是驾车慕名而来,甚至有外国客商飘洋过海来这里‘进货’!”

中方斗笠经过华丽嬗变后,以精美工艺品的形象再次进入国际视野。国际订单的出现也给中方斗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匠人们根据世界各地不同风情,开发出规格不一、功能各异的工艺型、观赏型斗笠共30多个新品种,深受新加坡、日本和芬兰等国客商的青睐。

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把道路交通网比喻成经济发展的“筋脉”,那高速公路的开通无疑是打通了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中方斗笠产业也在打通“任督二脉”后,散发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今年6月,在2022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第三届湖南非遗购物节上,中方斗笠作为怀化市派驻非遗项目参展,大放异彩,创意斗笠产品深受市民喜爱,赢得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任督二脉”的打通,不仅仅推动了中方斗笠产业新的发展,作为两条主线的交汇之地,中方县当地的荆坪古村、中国南方葡萄沟等特色旅游也纷纷进入“快车道”,毗邻的怀化市高新区及周边产业园、物流园更是呈井喷式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已发展为数百亿元的国家级高新区。每天有大量的车辆从中方收费站出入,对中方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提出了挑战。2016年11月,湖南高速公路对中方收费站进行改扩建,由原来的2进3出增加到3进5出,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改扩建以后的中方收费站,以更便捷的通行条件、更优质的文明服务,成为中方连通外界的重要门户,让周边产业再次提速发展,高速路网与铁路、机场等多种交通形式交融,让“斗笠之乡”与全国甚至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活跃,“身在内陆,对话世界”的新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青箬笠,绿蓑衣”的闲情逸致在现在社会已是不多见,但转型升级的斗笠产业却是大有可为,再次与世界对话的“斗笠之乡”更是前景无限。湖南高速公路也如这斗笠一般,在转型改制中踔厉前行,守初心,创实绩,以“担当”铸就发展之魂,以“奉献”汇聚前行之力,与地方经济发展互融互促,全力打造“和美畅安 行稳致远”的高速公路,为湖南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