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县域普通高中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2022-02-14 09:35:51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李婷 单莹 沈毓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之“腰”。其中,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占据了我省普通高中的七成左右,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美好教育的期盼。振兴县中,对促进困难家庭子女代际流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社会公平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强化顶层设计,为县中高质量发展指向铺路

出台省市县三级实施方案。建议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出台《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为各市、县开展县中提质引航铺路。各市、县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和教育基础,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将振兴县中抓实。

优化县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县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多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适当提高财政困难县,省、市两级分担比例。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在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1000元/年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县中办学条件标准,加快我省县中标准化建设,配套教育教学所需校舍、场馆,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等设备,为困难家庭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深化评价改革,为县中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打破“以分数、以清北生论英雄”的传统办学思路,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促进县中育人方式转变。建立科学多元的县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加入过程评价,并探索“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 的增值评价。

加强特色高中建设。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各县中结合自身基础与发展愿景,形成“优质校”+“特色校”的新格局。鼓励县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大胆探索,健全域内校际对口帮扶机制,由省级示范性高中牵头,通过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联合教研等形式,帮助县域薄弱高中激发办学活力、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消除易致贫返贫隐患。

突出队伍建设,为县中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县中教师队伍,为振兴县中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定向师范生培养。建议借鉴安化县和桑植县经验,对困难家庭学生报考公费定向师范生、回乡就业予以倾斜,如建立县域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公费师范生单独序列、县级政府出资委托省内师范院校培养优秀贫困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开辟回县中任教绿色通道等,既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又为县中补充优秀本土师资。

提高县中教师待遇。落实县中教师收入长效联动机制,教师收入与当地公务员收入同步调整。加大县中教师职称改革力度,适当提高县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增设有梯度有力度的县中教师岗位津贴,参考祁阳县教师队伍建设分环经验,将县域内中小学校分成四环,环数越高,补贴越高,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加强协同育人,为县域困难家庭脱贫致富添砖加瓦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是实现良好育人效果的有效模式。

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议参考我省韶山市经验,坚持“全覆盖、低成本、受欢迎、可持续、有成效”的“乡村复兴少年宫”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来自22家文明单位志愿者的专业优势,通过红色诗词诵读社团、少儿绘画社团、篮球足球社团、科技创新社团等项目,增强乡村孩子自信心、引导乡村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降低“隐性辍学”风险。

探索“流动家长学校”。建议按照《湖南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成立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发县域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开设“家长大讲堂”,组建由县域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乡绅乡贤、脱贫明星、优秀家长共同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线下送教与线上播出相结合,力争让家长“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帮助家长建立科学整体的育儿观、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