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村里新希望

2020-10-22 17:57:1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科教新报记者 刘芬

花垣县麻栗场镇的新科村,与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相隔不远。

10月20日,记者走进烟雨朦胧的新科村。兄弟河穿村而过,青山远黛美如画,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这里的村民以苗族为主,世代靠耕种为生,靠天吃饭,生活清贫。神笔生态度假村入驻,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村支书龙长顺告诉记者:“2014年,神笔公司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村里荒地1200亩建度假村,包括黄桃园、游乐园、垂钓场等,优先安排村里贫困劳动力务工。”

村民龙树兴今年74岁,前几年儿子因病去世,女儿外嫁,与老伴相依为命。度假村建成后,他就在黄桃园务工,桃子采摘完后总有几个月空闲。龙长顺见龙树兴年事已高,跟度假村负责人商量,把龙树兴换去当门卫,活轻松,还长期有活干。“我家现在除了每月政府发放的每人230元低保金外,还有做门卫的1800元收入,生活有保障。”龙树兴老人朴实的言语中满是感激。

新科村在神笔度假村长年务工的村民有40多人,桃子采摘季在园务工的村民超过100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让大家感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村民龙群义在神笔生态度假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不用交一分钱租金,水电费也全免,我只管买菜经营就是,游客多时一天收了3000多元。”龙群义说,以前看着别人在外打工赚钱,自己因为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要照看不能外出,心里干着急。自打经营了度假村的农家乐,上半年桃花盛开和桃子成熟季节游客多,可以大赚一笔。到下半年游客少时,他也闲了。

闲时,龙群义喜欢到村部,找县环保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曾帅聊天。在工作队引荐下,龙群义到花垣县桑蚕公司听了一堂课。回来后,他找到曾帅和龙长顺说,自己想种桑养蚕。2018年初,龙群义流转土地150亩种桑树。当年5月,又争取小额信贷建成了蚕房。第一批蚕茧20天后上市,龙群义把它们交到县桑蚕公司,公司派技术人员给他做支撑。

经两年摸索,龙群义腰包越来越鼓,胆子也越来越大,养蚕产业搞得风生水起。他请人打理桑林、采摘桑叶、喂蚕扫沙。“最多的时候请到30多人,都是当地人,按80元一天给工钱。”聊起养蚕,龙群义乐得合不拢嘴,“我今年纯赚了15万元,接下来计划再建四五间蚕房,带大家一起养蚕致富。”

产业给新科村带来了希望,村里像龙群义一样靠产业致富的人有很多。今年36岁的村民吴兴义在深圳打了几年工,2015年回村后,参加了工作队组织的一次技术讲座,他决定留下来养蜂,并牵头创办合作社。合作社从最初5人发展到10人,蜂箱从200多箱扩大到900多箱。吴兴义感慨地说:“多亏了工作队,2018年指导我们合作社从县农业局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去年蜂蜜滞销,曾队长又带头帮我们联系销售渠道,合作社营业收入有近100万元、利润30多万元。”

如今新科村产业越来越多,村民越来越富,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劳作之余,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的舞龙队、苗鼓队欢快地跳着,大家脸上乐开了花。

■记者手记

政策来引路,走路靠自己

刘芬

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与十八洞村相隔不远的新科村村民明白一个道理:政策只能引路,走路还得靠自己。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曾帅经常跟村民们聊天,他对大家说:“国家给我们输血,自己要学会造血,勤劳才能致富。”

养蜂的村民吴兴义说,致富没有诀窍,只有靠勤快。与在深圳打工时相比,养蜂要辛苦得多,翻山越岭采蜂,风雨无阻放养。遇上收成不好,也有亏本的风险。但只要坚持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种桑养蚕的龙群义常常半夜起来,跑到蚕房看看才放心,那里有他的希望。一房蚕每天要吃1000公斤新鲜桑叶,为了避开雨,他常赶在下雨前,天没亮就去采桑叶。

政策来引路,走路靠自己!凭着这样的信念,新科村人迈上了致富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