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回创业者,拓宽致富路

2020-08-07 18:32:2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通讯员 向民贵

湖南日报记者 刘永涛

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青山绿水间的“氧吧县城”泸溪,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泸溪去年有9.2万人走出大山,每年劳务经济收入44.2亿元,是全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8月2日,泸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明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县采取硬措施稳就业,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路。

创优环境,“致富大门”敞开

“县里出台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说到泸溪的营商环境,湖南众鑫新材料科技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春雨竖起大拇指。

众鑫公司是集氮化钒铁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今年1至6月,公司实现产值3.14亿元,出口创汇143万美元,实现利税215万元,业绩稳中向好。面对疫情冲击,泸溪县开通“绿色通道”,减免该公司税费69万元、电费48万元、社保24.7万元,鼓足发展后劲。

一条条惠企举措,为众多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

实行标准厂房租赁制度,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企业,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给予岗位补贴;

根据企业为贫困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标准,给予连续3年补贴;

对稳定吸纳劳动力占比15%以上的企业,从投产之年起,连续三年按企业所缴税种和土地使用税予以奖补;

对招商引资项目自开建之日起,5年内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收费按标准的50%收取。

“泸溪高新区‘紧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园建设,新引进10个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泸溪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向能湖介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该区承接产业转移来势喜人。

今年上半年,泸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6.7亿元,出口额8728万元,同比增55.6 %,新增贫困群众就业脱贫3196人。

提升技能,“致富能人”领路

时值盛夏,泸溪马王溪村“浦市印象”果园绿浪翻腾,香飘四方,前来游玩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浦市印象”创始人陈寿鱼,是位地道的返乡民工。这位“80后”高中毕业后到宁波打工,开过理发店,做过小生意。

听说家乡环境越来越好,他决心回乡创业。

说干就干。“浦市印象”名号有了,发展如何定位?陈寿鱼结合当地实际,瞄准“集瓜果种植采摘、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品牌”。他成立众筹平台,让村民变股民,以土地变股金,筹集520万元组建七彩旅游公司,吸引96户村民入股,其中扶贫户18户。

精品民宿、四季花海、千亩瓜果采摘园……步步是景,处处风光,“浦市印象”形成完整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2018年,“浦市印象”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

“陈寿鱼这个年轻人不简单,眼下旅游公司发展势头好,村民们今年分红会更多!”马王溪村村支书石泽林介绍,“浦市印象”已帮扶612人脱贫致富。

“通过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资金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训,精准到人、工种、岗位,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群、脱贫一户,成效显著。”泸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石利民说,目前全县已培育了一批陈寿鱼这样的“致富能人”。

据了解,泸溪已免费培训贫困劳力4597人;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建劳务合作基地6个,新增农村贫困劳力就业2335人,人均月薪超4000元。

家门口就业,“扶贫车间”给力

上有70岁老母亲,下有小孩上学,如何有份工作,还能兼顾家庭?

这是泸溪潭溪镇兴隆寨村贫困户向明才的苦恼。2018年,向明才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搬到泸溪上堡集中安置区,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从事产品包装和运输工作,月薪3200元,如今,他顺利脱贫摘帽。

泸溪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程,在园区兴建50万平方米多功能创新创业标准厂房,建成湘西州最大的中小企业创新就业基地。引进企业突破60家,产值达70亿元,带动3.2万劳动力就近就业甩掉贫困帽子。

该县完善乡村两级就业窗口,提供免费咨询、岗位推荐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全县建成10家“扶贫车间”,2266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通过实行“防疫+复工+脱贫巩固”举措,泸溪县建立“点对点”创业就业新机制,与省内外人社部门无缝对接,开通返岗就业脱贫直通专车。今年以来,全县免费接送广东、浙江、济南等地务工的2651名贫困农民返岗复工,70108名农民转移就业,踏上致富路。

(参与采写:胡大纲 杜远慧 谢宏丽)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