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级”村官朱有志的11年乡村振兴之路

2020-07-23 17:53:4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沈礼]
字体:【

(朱有志在开慧机场和工作人员沟通 李昆励 摄)

华声在线7月23日讯(记者 李昆励)盛夏时节,在长沙县开慧村,常常可以看见一位矍铄老者,或出现在果园指导栽种,或在贫困户家中劝解开导,又或者在村部召开会议……步履匆忙却坚定有力,他就是今年67岁的长沙县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有志。

曾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的朱有志,是开慧村行政级别最高的村干部,也是全村干部中没有一分钱工资,没有一间村屋,没有半亩田地的“三无”村支书。从2009年成为开慧村支书至今,11年来,这位专家型厅干“不在开会就在开慧”,凭借自己多年在农村集体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带领开慧的父老乡亲们创新、谋变、寻出路,开拓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乡村经济振兴之路。

没钱没地没户口 村里来了个“三无厅官”

朱有志“讨官”的事,至今都是长沙县的一桩美谈。因为牵头负责国家课题“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朱有志经常要到农村一线进行调研。2009年,他干脆写信给长沙县委书记,要“讨”个村官做,当年12月,他正式兼任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成为该村唯一一个“厅级村官”。

考虑到开慧村离长沙市区有55公里,为方便朱有志驻村工作生活,长沙县原计划在开慧村给他修一间房屋以便居住。没想到,刚上任的朱有志就提出了“三个不要”和“一个不会”的原则:不要薪酬、不要田地房屋、不要农村户口,不会在开慧村谋取任何个人收入。这个原则,一直坚持贯彻至今。

“厅领导来村里参观的多,但是自己买肉带菜来村民家吃饭的,真的不多见。”村民戴之梅第一次见到朱有志时,正是他到开慧村“上任”第一天,因村部没有食堂,新上任的朱有志只能去村民家解决中饭。“朱书记拎着一条猪肉,还带了几块豆腐,说是给村民交的‘伙食费’。”这让戴之梅对这位“厅领导”刮目相看。

“既然选择待在这里当村官,就要对这里的群众负责。”除了对自己要求严格,朱有志对村干部们也下了硬规定:每天都要有村干部在村委会上班,让群众办事找得到人;集体的钱,一分钱都不许乱花。

“原来村里开个会,还会给参会的干部发上几支烟,朱书记来了以后,坚决不准买烟了。”开慧村离任村干部常佳如感叹,自从有了朱书记,开慧村就“抠出了名”。

越来越“小气”的村支两委,对应的是日子越过越好的村民们。作为省级贫困村,开慧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88人,其中33户86人在2015年以来陆续脱贫,仅剩下的1户贫困户也将在今年实现脱贫。

(30本工作笔记本,记录了朱有志驻村11年的点滴 李昆励 摄)

改革创新谋出路 “老学究”带头搞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朱有志扎根乡村的初衷与目的。为此,朱有志带领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共同探索,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

2012年,村民刘跃赛流转了167亩土地用于葡萄种植,朱有志为他请来了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引进了五个优质葡萄品种,还发展了红心火龙果、水蜜桃等多种特色水果种植。如今,刘跃赛的慧阳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1户25人发展特色瓜果种植,每户每年有3万元收入,合作社种植的五个葡萄品种全部获得湖南省葡萄鉴品金奖,其中夏黑葡萄获得了全国金奖。

“把合作社做强,农业自然强,村级集体经济就有支撑。”朱有志说。目前,开慧村全村流转土地1950亩,培育种粮大户7个、专业种养合作社3家,96%的村民均已入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2016年,长沙开慧通用机场奠基开工,湖南华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落户开慧村,今年5月,开慧通用机场正式营业。看着在蓝天飞翔的直升机,湖南华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易米华感叹万千:“机场建设的这些年,朱老出钱又出力,没有他就没有这个项目。”

开工、建设、审批,机场建设非小事,程序复杂,涉及部门多。为此,朱有志跑上跑下,帮忙联系金融机构、对接政府部门,无偿提供服务。2017年,因为资金短缺,眼看机场修建就要停工,易米华无奈向朱有志求助,第二天,朱书记从家里6张银行卡上凑了30万元送到了易米华手中。“拿着老书记送来的钱,我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易米华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

在朱有志的带领下,开慧村完成了村办幼儿园建设,拉通了3.8公里的开慧大道,引进孩真有趣公司、光伏项目、研创中心等项目,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较2018年增加35万元,预计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

(在朱有志的鼓励下,陈拥军建起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 李昆励 摄)

助残扶贫暖人心 “朱爷爷”永远是开慧村民

在开慧村的11年里,朱有志和乡亲们一起插过秧、修过路、建过桥、栽过树、打过稻子。他是朱院长、朱书记、也是村民们眼里的“朱爷爷”。

“2009年我家遭遇变故,哥哥在大学也受影响。他三天两头往我家跑,出谋划策,帮我家渡过难关,还专程到武汉去看望我哥。”90后村民樊浪在朱有志鼓励下参军入伍,退伍后又收到“朱爷爷”的一条短信:“无事找事做,不苦找苦吃,事在人为!”深受启发和鼓舞的樊浪下决心回乡就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3岁时的一场疾病,让村民陈拥军成了一名听障残疾人士,由于和人沟通困难,在外务工时,他一个月仅有2000元收入。随着开慧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好,当地游客也不断增多,在得知陈拥军有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艺后,朱有志不断鼓励他返乡创业。

2016年,在外漂泊近20年的陈拥军在朱有志的帮助下,回乡开办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堂哥不便交流,在外摆摊生意并不好。”陈拥军的堂弟陈宗告诉我们,考虑到陈拥军的实际情况,朱有志到处帮其“推销产品”,还帮他开通了网络销售平台,现在,陈拥军年收入可达7万元。

“朱书记在外面看到什么好的木雕作品,都会拍照发给他,给他做参考。”陈宗笑着告诉我们,在堂哥的微信好友里,朱书记永远是“置顶”的那个。

“6月11日下午,去看望贫困户,3户有4个单身汉。”“周元秀家修新房缺资金”……在开慧村村部办公室内,30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见证了朱有志在开慧乡的点点滴滴。驻村11年,朱有志早就把自己融进了这个集体,每年一卷的《开慧村语》已经写了10年,其中用得最多的落款是“开慧村民”。

“打算什么时候离开?”

“看组织怎么安排,也要听村民们的意见。”67岁的精廋老人咧嘴笑着,黑框眼镜后,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