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

2020-07-02 21:03:5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陈志强 刘追鸿 黎正坤 肖 红

一条条道路平坦如砥,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热火朝天的扶贫车间、沿山起伏的油茶林……盛夏时节,穿行于邵阳县城乡,处处可见崭新的易地搬迁村寨和新城,处处呈现出住新家、创新业、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走的是羊肠道,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望天水,花的是救济款。”回想起两年前的苦日子,家住邵阳县黄荆乡青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刘金宜记忆犹新。2018年5月,刘金宜和70多户乡亲喜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几年来,邵阳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搬迁方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共搬迁3163户11547人,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任务,“六率一度”效果显著,成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2019年被评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考核一类先进县。

搬得出:严守政策、严格标准,让群众搬得放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首先,严控区域搬。该县结合本县实际情况,通过全面逐户摸底,将居住在汛期易淹、石山荒漠、地质灾害等9类区域“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确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对象。

其次,严守政策搬。“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县情实际,我县明确搬迁户人均面积2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住房。同时,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2000元、每户不超过1万元两个标准进行资金自筹。对于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免交自筹资金。”邵阳县发改局曾昭平介绍。

同时,科学选址搬,集中安置搬。“这么一个黄金地段,用来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太可惜了……”曾经不少人对梅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颇具异议。

“让易地搬迁的老百姓能够住得安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得到了民心,这是一笔大账,很值!”县委书记蒋伟坚定地说。

为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该县在安置点选址时坚持向城镇集中、向交通、水利条件好的美丽乡村靠近和产业发展好的地方靠拢,保证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底色足、成色好。

稳得住:抓好质量、建齐配套,让群众住得暖心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绿化带草木茵茵……塘田市镇对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俨然一座花园式的小区。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搬迁户肖体华笑眯眯地说。

搬得出,更需稳得住。为此,邵阳县在住房质量、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确保让搬迁群众住得暖心、过得开心。

抓好住房质量。严格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强化项目管控。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验收到装修、分房全程接受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实现阳光操作。同时,坚持“一单四制”狠抓问题整改,集中开展全面排查、“回头看”,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建齐附属配套。按照“配套完善、功能合理、环境整洁、宜居宜业”建设要求,该县对30户以上的大集中安置点做到了“五通、三化”,即水、电、路、有线、网络等全部接通到点、安装到户,小区内绿化、亮化、硬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到位。对30户以下的安置点则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保障了搬迁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等基本需求。

强化公共服务。坚持因区制宜、分类管理与分片自治相结合,在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实现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0户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组建了安置点管委会,确保搬迁群众议事有人管、遇事有人帮,此外,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对接好小区附近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学无忧”。

急行于乡间小道,穿梭于千家万户,问贫困户之状况,察工程之进度……几年来,邵阳县各级党员干部冒着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用干部的“穿针引线”,换来搬迁群众满意的“绣品”。

可致富:紧扣后续、开展帮扶,让群众过得安心

易地扶贫搬迁“可致富”既是“搬得出”的动力,也是“稳得住”的依托。

2019年6月18日,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邵阳县长阳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又一家扶贫车间——鑫金假发加工厂开业了,搬迁户马三连和40多名贫困群众欢天喜地,经过短期培训,他们可以正式上岗啦。

“做假发很简单,我们农民很快就学会了。上楼是家,下楼是车间,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就业顾家两不愁。”马三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就业一个岗、脱贫一个人、幸福一个家”。邵阳县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指导,多渠道多方式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截至2020年5月底,指导外出就业人数有2712户5336人。

充分依托园区企业,在安置点创建扶贫车间87个,截至2020年5月底,参与产业扶贫签订协议的有1774户6875人。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让群众“家门口有活干,好日子有奔头”。

作为“中国茶油之都”的邵阳县,油茶产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我们要把茶油产业当作富民强县、精准脱贫的第一产业来抓。”县委书记蒋伟多次强调。

为此,该县通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业、增加收入。2017年—2019年,该县后续产业申报项目29个,新建油茶林19490亩,发放奖补资金529万元,为搬迁群众发放工资853万元。

为筑牢搬迁群众返贫致贫风险的“防火墙”,邵阳县“咬定青山”,不断加强搬迁后续扶持,以更有效的举措、更有力的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落实“三个一”,提供帮扶制度保障。即针对每个集中安置点、每户搬迁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找准路径,做到“一点一策”、“一户一策”、“一户一帮”、“一户一档”。

落实优惠政策,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在稳定搬迁贫困户林地、耕地等产权不变的基础上,坚持群众自愿迁移户口原则,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自主创业、促进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工业集中区,吸纳安置点的搬迁户务工;通过引进资本建立扶贫车间,实现安置点附近就业;通过发展“南方抗大”、金江、弄子景区,使得属地内安置点搬迁户受益。

多管齐下,落实“五个一批”,确保每户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同时,规范落实资料整理,长效维护群众权益……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邵阳县将继续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做成群众满意、放心的民生工程。”邵阳县县长袁玉华说。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