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增收稳

2020-05-26 10:08:1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4月14日,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扶贫产业园生机盎然。该产业园占地2000余亩,联动了谭家寨乡楠木桥村、黄茶村等9个村的646户、2383名贫困村民,参与种植猕猴桃、葡萄、蓝莓等优质水果,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4月28日,永顺县首车镇龙珠村残疾青年彭昭煌在照料小羊羔。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双残疾家庭。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发展养蜂、养羊等产业,2019年实现收入近5万元。2018年以来,工作队帮扶该村贫困户发展养殖业。2019年,参与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长到了8000多元。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4月29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谭万生(右)在查看辣椒苗的生长情况。他是村里的种植大户,2019年4月牵头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集中供种、保底收购,吸纳了20余户贫困户参加。今年,合作社种植辣椒、四季豆300多亩,贫困户栽种一季(3个月)蔬菜,户均可增收近万元。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通讯员 罗佳成 摄影报道

4月26日,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村民沈芙蓉在村养鸡场喂鸡。该村采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委托洞口县士山农业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技术指导、按市场价回购等措施,帮助36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滕治中 摄

4月27日,沅陵县明溪口镇胡家溪村,村民胡鹰在自己经营的“农家乐”接待客人。近年,该村依托传统古村落资源,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昔日的荒山变美景,荒田变花园,成为沅陵生态、休闲、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王立三 摄影报道

4月27日,桑植县红军村湘蓝农产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粽叶。近年,省军区驻村工作队联合康华公司和湘蓝公司,免费为群众发放粽叶种苗,引导村民种植粽叶500余亩,建成粽叶产业交易市场,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100余名易地搬迁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了全镇1600余人参与粽叶产业生产。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5月5日,溆浦县统溪河镇枫香瑶寨,游客在湖南省内海拔最高的恒温泳池游泳。近年,该县按照“开发一个景点、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雪峰山旅游公司共安排景区农民6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村民180余人。雪峰山旅游扶贫被列入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摄

4月16日,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龙健美在往稻田内放鱼苗。2019年,南华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该村规划打造了100余亩稻田养鱼产业示范基地,聘请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指导。该项目惠及30多户村民,每亩稻田实现增收1500余元。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4月24日,新宁县崀山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包装经过储存的脐橙,错季销售。该公司与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带动了418户贫困村民户均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近年,该县通过发展脐橙产业,带动了近10万户、40余万人稳定增收。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5月1日,新田县大坪塘镇大冲村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村民在分拣香菇外销。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成立了合作社,发展香菇、烤烟、百香果种植和“黄鸭叫”养殖等产业,帮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刘贵雄 摄影报道

文/湖南日报记者 马俊达

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是基础支撑。近年来,湖南各贫困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优质果蔬、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分红、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湖南已累计投入380亿元,在51个贫困县建设扶贫产业园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382个,组织8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0850家农民合作社参与,带动了23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