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一片新天地

2019-12-04 17:37:1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①文田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②炉观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③水车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

(本文图片由新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周 俊 刘 明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国贫县,新化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求,新化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带领广大贫困群众搬进幸福生活。

目前,新化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093户、34436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24个,建成房屋533栋、97万余平方米(其中门面11万余平方米),建设附属设施30余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7亿元,成为全省搬迁人数最多、建设工程量最大的县之一。

精准核查严守底线

走进炉观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幽雅的环境、宽敞的马路、齐备的基础设施,老人们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孩童们追逐嬉闹,俨然一幅悠然的农村生活画卷。

“易地扶贫搬迁是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措施,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贫困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县委书记朱前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

新化县成立以县委书记朱前明挂帅,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志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高位推动、高标准建设。建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文红为召集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并组织纪委监委、审计局、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等28个部门成为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新化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从细入手、从准核查,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建设工程的档案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专门的档案册、档案柜和档案室,按年度、安置点、乡镇实行“一户一档、一镇一柜”;对项目工程,从立项到招投标、地勘设计、项目实施到竣工结算,每个环节都建档附照。

2016年,清查出不符合搬迁条件的对象142户、536人,取消了槎溪镇、桑梓镇的两个建设安置点;2017年,各乡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整情况及贫困户意愿,将原定的38836人精减到34412人;2018年,按照省联席办相关文件精神,全县又开展了精准核查,新增符合条件的搬迁户24人。

目前,新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应搬9093户,已搬9093户,入住率100%。

精准定位科学布局

12月3日,温暖的阳光扫去了冬季的严寒,在上梅街道鸿兴村民主安置点,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上梅红”志愿者队伍,正在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志愿者老邹笑着说:“搭帮党的政策好,咱贫困户住进了小洋房,大家非常感恩也非常珍惜。”

上梅街道鸿兴村民主安置点是新化县第一批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点共安置搬迁贫困户 87 户 380 人。项目从开工到全部入住历时不足一年,创造了易地搬迁安置的“新化速度”。

新化县对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程,实施“统一规划选址、统一施工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风貌、统一质量监理、统一建设招投标”的“六个统一”标准,致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打造成为“风貌统一、质量可靠、配套完善、群众满意”的新农村风景线。

按照“六个统一”思路,对搬迁人口实施了集中安置为主的建设安置方式,在126个搬迁安置项目中,有124个为集中安置项目,集中安置率达到98%,有力保障了建设风貌的整体统一、建设质量的有效监管和后续帮扶管理的有效统筹。

同时,在规划选址上按照“四近一建”的方式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集中安置点靠近旅游景区、乡镇或行政村中心区域、县乡产业园区和县城区,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易扶新村。在124个集中安置点中,靠近景区的有15个、靠近县乡产业园区的6个、靠近城镇的29个、靠近行政村中心的71个,为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多可能。

后续帮扶安居乐业

12月3日,西河镇河西村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一片繁忙,在这里,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成为了“上班族”。既能就业增收脱贫,又能享受家门口的便捷,大家普遍表示“非常满意”!

2017年5月,新化在西河镇河西村探索推行“1+3+X”建设模式,共建楼房2栋,安置贫困户12户54人。同期,引进今科电子科技公司成立“扶贫车间”。“现在每个月能赚2000至3000元,比在山上种地强多了。”搬迁贫困户小刘说。

“刚搬进新家,就在楼下找到了工作。”这是新化县易地搬迁户的心声。

为切实保障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促进其长效稳定脱贫致富,新化始终将“产业和就业”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核心工作来抓。

新化县探索推行“1+3+X”建设模式,即采取1层门面+3层住宅+产业配套。财政投入资金建设底层商铺和厂房车间,门面产权归县扶贫投所有,门面产生的租金收益10年内由搬迁群众享有,同时,对住房建设统一的简便装修,实现贫困群众拎包入住的愿望。

3年来,该县累计有53个项目共265栋安置房实行了“1+3+X”拎包入住建设,建成门面面积达112104平方米,安置户10年内可对门面进行出租或自主经营,“楼上住房,楼下就业”,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保障和发展创业的基础平台,增添了脱贫信心和脱贫底气。

结合全县农业产业扶贫(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新化鼓励和引导搬迁户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两茶一药、五特、两传统”等十大特色种养产业,鼓励群众以山林地、小额信贷入股、劳动力务工等形式进入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

2018年,新化在高寒山区,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油茶林、特色水果、高寒蔬菜等4.2万亩,让搬迁户以土地入股、小额信贷入股、劳动力务工等形式参与到基地建设或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增收后续支持。

易地搬迁群众住进来了,有了稳固的收入,如何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新化县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建设的有关制度,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建设”,让群众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圈。

同时,着力改善搬迁户居住环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安置点管理服务水平以及物业、文化、福利、商业等各领域服务水平,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入地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基本养老、低保、就业等社会保障,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点遇事有人管、就近可保障、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