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2019-11-04 10:53:4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图/文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杨丁香

就业机会多,收入来源广;一出家门,就进厂门,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湖南出台以脱贫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十条政策”,探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已建设“扶贫车间”2000多个,全省3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10月22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茫海洲村的雨衣厂,工人正加紧赶制出口韩国的雨衣,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村民上班自由方便,家里有事就走了,有时间就来做事赚钱。我们厂现在5个村建立了‘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的乡亲走上了增收脱贫致富的道路。”谈及企业助力脱贫,雨衣厂厂长黄忠林颇为自豪。

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一直是许多贫困户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江华瑶族自治县近年因地制宜“造血”,探索出“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进基地、旅游产业进全域”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县已引进和培育“扶贫车间”小微企业460家,总投资7.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已安置1.1万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群众3700多人,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把‘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就业一个,脱贫一个,带动一群。让愿意做事的贫困村民都有事可做,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了家的温馨。”对于“扶贫车间”的效果,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罗建华一语“点睛”。该县的“扶贫车间”生产涵盖了电子、塑料包装、皮具、铝制品、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食用菌、制香、服装及鞋业等行业。利用家厂结合的方式,把生产工序化整为零,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扶贫车间”的创建,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顾家难,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发展难;不仅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也推动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了闲置的资源,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