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家日子甜

2019-10-25 17:25:5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肖 军 周晓鹏 曾 伟

搬出穷山沟,过上甜日子。这是溆浦边远山区贫困群众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期望。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该县一批又一批“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幸福生活越过越甜。

搬出穷山沟 住进新房子

溆浦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武陵山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怀化市脱贫攻坚主战场。落实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

精准识别,应搬尽搬。溆浦县在“十三五”期间,对5236户20806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这些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挪出穷山窝,住进新房子,日子过得甜蜜起来。

高位推进,只争朝夕。溆浦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把手”工程,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现场督办进度,解决问题。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抢晴天战雨天斗黑夜,千方百计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早点住上新房。

为了让项目建设质量过硬,在建房过程中,该县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施工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四道关”,并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派人全程监督、组织联合检查组随机巡查、成立由村支“两委”干部和搬迁群众组成的“建房监督委员会”进行“三重监管”。

青砖绿瓦,翘弯檐角,古色古香……走进统溪河镇统溪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休闲小镇”的规划统一风貌建设,民俗风味十足,亮人眼球。

“施工时,我们每天都在现场监督。”安置点“建房监督委员会”主任舒成泽说,从打基础、建房子到水电安装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房监督委员会”都派人全程守在工地监管质量。

搬迁户罗于明满意地说:“新房子墙面平整光滑,门窗合缝,墙顶不渗水,质量好,住着既舒适又放心。”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该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贫困群众愿意搬、搬得出,真正搬出新气象、搬出新天地。

沿溪乡荆竹山村与隆回县交界,6组的石坑住着39户96名花瑶族贫困群众,自然条件极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科学选址,县里在3公里外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荆竹山村平江地段建设集中安置点,把整组群众全部搬到这里。

苦尽甘来终有时。2016年12月28日,荆竹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搬迁群众正式与生存环境恶劣的岩坑作别,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园。这一幕,搬迁群众沈金生永生难忘:“我们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幸福过!”

让贫困群众搬出深山沟,告别恶劣环境,还要让大家就近就便享有道路、供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水东镇92户343名贫困群众住进了绿化社区江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个安置点就建在集镇附近,方圆500米以内超市、医院、学校、汽车站应有尽有。搬迁户刘群英住上新房后,还在附近一家超市找了份新工作。她说:“现在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上班、买菜、坐车都非常方便。”

截至2019年6月,溆浦县5236户20806人全部如期搬进了新房。

打出“组合拳” 摘掉穷帽子

安居是手段,把贫困帽甩掉是目的。

如何让搬迁群众安心搬出大山,有一个好的发展门路,有稳定的收入渠道?溆浦县打出了产业帮扶、扶贫车间、合作社分红、就业培训、劳务对接等系列“组合拳”。

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建立利益联接,搬迁群众成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北斗溪镇宝山村成立了金香高山云雾绿茶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十分可观。2018年,镇里通过宣传发动,将宝山村31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133人全部入股专业合作社。今年9月,合作社共分红15960元,为每户搬迁群众增收500余元。

张菊香就是其中一名受益户,与之交谈了解到,除了入股合作社外,她还在合作社从事销售工作,加上分红收入,在家门口每月就能赚到2000余元,早已摘掉了贫困帽。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该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的后续产业及就业项目共96个,搬迁群众分别以劳务报酬、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其中,实现了全覆盖。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好后,群众集中了,劳动力等优势凸显出来。溆浦县引导企业在安置点附近建设“扶贫车间”,把“流水线”建在家门口,让贫困群众不耽误农活,又能赚到工钱。

双井镇与浙江义乌韩计针织品有限公司合作,在长潭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小区内设立了“扶贫车间”,生产小饰品,贫困群众到车间上班计件算费,不用打卡,不用坐班,家务、农活两不误。“出门就上班,下班就到家。”搬迁户舒海霞说,就算不是全勤,一个月下来,1000多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葛竹坪镇横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建立了加工茶叶的“扶贫车间”, 5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户成为了车间工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天天有事做,月月有收入。”搬迁户向易荣说,去年他在扶贫车间务工收入2万多元,全家实现稳定脱贫。

开展就业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新技能实现上岗就业,不断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卢峰镇艾家冲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有500多名搬迁贫困群众。卢峰镇组织大家参加了全县的技能培训,并向红花园工业园、秋风农业合作社、嘉菲农业合作社及长沙蓝思科技等企业进行了推荐,使该安置点80%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确保了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的目标。

融入新环境 过上好日子

5月6日,该县小横垅乡罗子山村白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活动中心热闹非凡,23户70余名贫困群众和10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为3名搬迁群众过生日,场面十分温馨。

村党支部书记张克楚介绍,组织贫困群众过集体生日已成为了村里的“新习俗”,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让搬迁的贫困群众真正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甜蜜。

易地扶贫搬迁绝不能“一搬了之”。溆浦县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入手,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和管理服务创新,用心用情做好搬迁群众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后续服务,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社区。

三江镇西湖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是溆浦县最大的一个集中安置点,共有190户767人。三江镇在安置点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并引导群众成立了管理委员会。

“工作站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三江镇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胡灿介绍,安置点工作站人员主要由镇联席办、村支“两委”和安置点管委会人员组成,主要管理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组织活动、受理诉求、困难解决、矛盾调解等事务。

工作站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连接搬迁群众的纽带。该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县90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了推广,群众纷纷点赞。

淘金坪乡双江潭安置点搬迁户72岁高龄的舒利林,不小心把窗户玻璃打破了。儿女不在家,天气转冷,心急如焚。安置点工作站站长戴兰青闻讯后,骑着摩托车到集市帮他买来玻璃并安装好,让他备感温暖,一个劲地夸安置点的服务好,遇事有人管。

溆浦县在各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推进以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文化服务为重点的“四个体系”建设,并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后续管理是否到位,搬迁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比,奖优罚劣。

走进桥江镇黄潭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瓜果飘香,篮球场、羽毛球场、棋艺室、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室、超市和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小区内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去年,安置点还被评为“样板示范安置小区”。

最让群众称道的,是安置点给搬迁群众分配的菜地。村党支部书记肖乾松介绍,在安置点建设时,村里结合农村实际,给小区内58户每一户都预留了一块菜地,群众想吃什么就种什么,保留了农村生活习惯,群众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生活。

在龙潭镇岩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镇里引导群众成立临时党支部,提出了争创新市民、新环境、新生活、新征程、新未来“五新小区”的目标,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傍晚,徜徉在小区,搬迁户谌段孙与家人悠闲地散步,目睹栋栋新房和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小区里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

这歌声,是那么深情,又是那么甜美。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