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景入画来

2019-06-18 15:27:4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李 盾 向 熊 周元洪

“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小楼房”;“垃圾不落地,污水进管网”;“文化广场里,健身全民上”……日前,笔者一行来到龙山县苗儿滩镇采访,乡亲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给这里带来的新变化。

抓规划 记得住美丽乡愁

苗儿滩镇位于龙山县南部,距离县城85公里。全镇共有18个村(社区)8132户30297人,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文化民俗镇。

该镇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设计理念,以捞车河民俗体验、党性锻炼体验、养生休闲等休闲度假项目为载体,建起了“全国民俗园”惹巴拉景区、文化艺术创作影视城基地、生态休闲农庄,围绕“山、水、游、玩”等特色资源,形成以镇区为中心、捞车、树比、黎明、六合4村为支撑、周边14个村为基础的城乡规划布局,使之成为带动“全域文化”旅游的重要引擎。

抓产业 鼓起农民钱袋子

“目前,全镇流转了4520亩土地发展黄桃及油茶种植等产业,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农民人均较上年度增收500元以上。” 该镇党委书记向熊说。

该镇还通过外引内培,创新“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成功举办“品黄桃盛宴,筑民族振兴”黄桃节,销售黄桃收入65万元,带动105名贫困户致富增收。新发展油茶基地2700亩、茶叶基地2200亩、菊芋基地500亩、蓝莓基地500亩、冰糖柑基地600亩、香椿基地300亩,形成辐射带动群众团结互助奔小康的产业带。

“土地租给合作社可以拿到固定的租金,有空就到合作社来打工,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好家里,感觉很幸福。”在送母溪合作社打临工的55岁的村民向光花说。

抓配套 群众都有获得感

“白天,和老伴带着孙子到村部活动室聊聊天下下棋;晚上,邀上几个舞伴到广场上唱唱歌跳跳舞……” 捞车村76岁的老人彭心敏说,城里人享受的生活,如今在农村也一样了。

该镇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注重环境综合治理,建成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化农村生活垃圾分解场,通过利用活性污泥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分站式处理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实施集镇“四线入地”工作。

据了解,通过县里配套和浏阳经开区近3年的倾情帮扶,该镇新建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共2780平方米,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5个,活动场地10500平方米,敬老院、村卫生室2700平方米,年供水量5万吨的隆头自来水厂。

抓创新 破解发展瓶颈

为了让乡村振兴“强”起来,发力“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共规划项目17个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总投资6675万元。重点实施了“组织强村、先锋带村和部门助村”三大行动,建强产业党支部18个。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7名,新发展农村党员27名,吸引返乡党员领办项目105个。积极与后盾帮扶单位对接,浏阳经开区先后扶持资金2200万元,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重点打造民族村、苗市、隆头社区“乡村一体化”试点建设,融入城镇化建设通道。目前,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23个项目工程有序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乡村振兴,帮扶引领。不难看出,苗儿滩镇在对口帮扶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上,其实也是一次推动对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完美体现。”谈起村容镇貌变化的民族村支书杜修文感叹道。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