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多点发力打出驻村帮扶“组合拳”

2019-05-17 16:25:04 [责编:沈礼]
字体:【

做好“三篇文章” 推进驻村帮扶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多点发力打出驻村帮扶“组合拳”

(文/付军明 黄秀仁 龙开余)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定点驻村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定点驻村扶贫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近来年,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先后定点帮扶新邵县寸石镇花竹村(2015年~2017年)和坪上镇小河村(2018年至今)。他们扛着责任心,怀着真感情,发挥创造性,打好“组合拳”,精心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做好“三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成绩。花竹村2017年已整体退出,小河村也有80户315人脱贫。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帮扶工作队,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又为全省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在2015至2017年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考核中,该公司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工作队长获得“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坚持党建引领上做文章,铸牢脱贫攻坚“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经验”,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党建促脱贫,关键就是要把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组织、队伍和作风建设,抓实抓牢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让支部“强”起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据此,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将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作为开展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优化结构要求,着眼于抓班子建设,保持“两委”班子的整体稳定性和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年轻人才,为增强支部班子成员战斗力积蓄新鲜血液。在花竹村,工作队帮助制定了党建扶贫“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富带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脱贫的引领作用。在小河村,将每月的25日确定为党支部活动日,根据情况,或召开支委议事会,或开展支部集中学习、主体党日,或过民主生活,以活动的开展促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加强,使支部成为把脱贫职责时时扛在肩上、脱贫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脱贫效果真正惠及群众的强有力战斗堡垒。

让队伍“活”起来。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形象反映了党组织的形象,党员的作用关系到党组织的作用。工作队十分重视帮扶村的党员队伍建设,注重激发这支队伍脱贫致富的活力。他们和村支部协调配合,以讲党课、走访慰问、表彰优秀党员、“红星云”党员教育等形式,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脱贫攻坚能力;同时,注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从青年农民、退伍军人、回乡创业民工等政治强、有本事,见多识广、思路清晰、勇于开拓、已富或有致富潜力的人中吸收党组织的新生力量,从而大大增强了这支队伍的活力,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要求在帮扶村落地生根,发挥了共产党员在促发展、奔共富中的垂范作用、帮带作用、推进作用。

让干部“干”起来。“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扶贫攻坚中打头阵、冲在前的先行者、排头兵、顶梁柱。工作队和党支部一道,教育引导干部牢记自己“干部”这一有别于群众的身份,履行“干部”这一特定角色的行为规范,认识到当干部说到底就是一个“干”字。“干”的份量重、内涵丰富,不仅要“干”,而且要先干、真干、实干、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带领群众一起干,任何敷衍塞责的做法、拈轻怕重的做法、畏难苟安的做法、依葫芦画瓢的做法,都是与“干部”的身份、党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南辕北辙、大相庭径的。在引导干部增强“干”的自觉性、能动性基础上,工作队和帮扶村的干部一道,围绕“村级基本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服务群众情况、脱贫进展情况、下段工作思路”等五个方面定期开展述职,让村民代表评议打分,接受群众监督、考核,对尽职尽责、成绩显著的表彰、奖励,无所作为甚至失职的严肃问责,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倒逼机制,激励干部更好地带头“干”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旗帜领航,三年登高”党建工作优势,项目化运作“党建+扶贫”工程,白天和村干部走访农户,晚上与村班子成员拉家常、话发展,使大家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除穷根不收兵、不达小康不罢休的合力。

在夯实思想基础上做文章,激发脱贫攻坚“内动力”

要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要给予外力支持,更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4月15日至17日,他在重庆考察时对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队驻村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注意以教育引导夯实贫困群众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动力”。

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想富”志气。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发现驻点村一些贫困群众存在不思进取、安贫乐道的思想,如有的根本没有脱贫致富打算,日图三餐,夜图一宿;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地方因贫困群众自身动力不足存在习总书记讲的“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现象等。针对这些情况,工作队一一登门入户,做好思想动员,既送党的温暖,又送精神食粮。同时,通过组织贫困户座谈、开“扶贫夜校”、上辅导课、办宣传栏、勤劳致富典型示范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扫除安于贫困的思想障碍,树立脱贫致富志气、激发进取精神、确立奋斗目标。花竹村贫困户吕某,原来成天四处游荡,无所事事。工作队不仅多次和他谈心,为他注入精神动力,在他有了初步打算后,又为他量身定制了养殖跑山鸡项目,帮他跑种源、筹资金、订规划,并从养殖技术上进行传帮带。现在,他家通过养殖跑山鸡不仅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了邵阳市的养鸡示范户。

强化致富预期,增强“可富”信心。信心和志气是密切联系的,志气决定信心,而有没有信心,又影响志气和奋斗目标。驻村工作队认识到,要帮助贫困群众增强信心,除了引导他们认识到当前时机好、氛围好,有各种可富、能富的有利条件(诸如党政策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等)外,更为重要、更有说服力的是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形成“可富”的预期。有这种可富预期,信心一下就来了;没有这种可富预期,对他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空的。为此,驻村工作队在入驻初期,按照产业扶贫的思路,注意“慎重初战”,开始帮贫困群众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短平快”项目。在短平快项目“首战告捷”,大家信心满满后,再上有规模的中长期项目。例如,在花竹村,短期帮助20户帮扶对象建设猪舍羊舍,引进猪仔羊仔,当年户均增收近1万元;实施“庭院经济”模式开发眼前就见效并利于中长期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推广具有市场前景的“平和红肉蜜柚”项目,培育油茶树苗5万株。在小河村,引进见效快的大棚种植技术,发展木耳产业项目;协调搭建“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成立“众兴公司”,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这些都使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增添了信心、提振了勇气。在考虑发展投入少、规模小、技术容易掌握、市场行情稳定的短期项目时,驻村工作队也注意引导他们通过评估论证,做好与中长期项目的对接,以便条件成熟时实现向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项目顺利转换,从而也使他们的信心随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不断巩固和进一步增强。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会富”本领。激发贫困群众“内动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要“扶志”,即扶志气、扶信心,又要“扶智”,即扶知识、扶技术。习近平总书记说,“俗话说得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强调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科学技术知识。驻村工作队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从帮扶村实际出发,加大对贫困群众学习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增长“会富”、“善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实际运用本领。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去外地学习先进典型、模式、技术,邀请农业产业、机械技术等行业专家进村授课培训、现场指导。在花竹村,组织有一定基础的贫困人员参加市县各级农村实用技能,如种养业、月嫂等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分批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53人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先后邀请林业、农业等部门的专家前来进行现场授课,共举办养殖、种植、手工技术等“订单式”培训班10余期。通过培训涌现了一批脱贫致富典型。在小河村,邀请卫计、教育、住建等部门的负责人,绿叶水果、卯时科技等知名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现场授课。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郴州三合村、邵阳莲荷村、涟源红旗村等地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机构对全村土壤进行检测,邀请农科专家针对黄桃栽种、剪枝、施肥、除虫除菌等进行现场指导。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力和持续开展,使贫困群众的“会富”本领得到了有力提升,“富脑袋”的灿烂之花结出了“富口袋”的丰硕之果。

在履行服务职责上做文章,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服务”是外部力量对贫困群众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多个方面提供的支持、帮助、扶植。驻村工作队作为直接和贫困群众打交道的外源支持力量,对贫困群众来说,归结起来就是在履行服务职责。为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工作队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服务”这篇大文章。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瞄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最近在重庆考察时又特别强调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攻坚基石。驻村扶贫开展前,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居住分散,住房狭小破旧,组道和院落道路未通达,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公共设施和服务极度缺乏,导致造血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乏力。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队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花竹村,争取政策支持,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捐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共筹集资金300余万元,硬化8条15.2公里通组道路,修建蓄水池19座、山塘26座,完成农网改造升级新增变压器9台。在小河村,修建村组道路里程1.7公里并实施硬化,形成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全面改变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情况;完善村公共设施,修建村民业余活动休闲场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添置了一批垃圾桶,新建了数个垃圾池;投入资金48万元,建设4处饮水工程,全面解决全村1055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通讯网络的建设,实现4G网络和宽带全覆盖;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筑牢保障底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扶贫工作时说,“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驻村工作帮扶的贫困村情况正是这样。据此,驻村工作队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按照“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这一定位,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一目标,瞄准增强脱贫致富“造血”机能这一根本,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补助政策,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完善学习场所,建立困难家庭学生奖补机制。这些保证了帮扶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落实。大抓健康扶贫,通过改善提升乡村卫生基础条件、开展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将两个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实现健康扶贫全覆盖。狠抓住房保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入住质量。花竹村共完成39户危房改造任务,小河村共发放补助资金183.90万元改造危房67户,投入资金177.53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户68人。

加强文化扶贫,致力打造精神高地。文化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举措,脱贫攻坚离不开文化支撑,全面小康离不开文化小康。只有使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文化福利,增强村民“软实力”,才能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工作队驻村以来,积极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帮扶村提供尽量多的文化产品和基本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培育贫困群众的文化建设参与治理能力。在花竹村,针对封建迷信、伪科学以及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开展科普活动,帮助村民告别愚昧思想和陈规陋习;经常性动员省公司系统各单位党团组织赴村宣讲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小河村,邀请省祁剧团到村开展文化艺术下乡义演,举办“魅力小河”情系精准扶贫登山节活动,通过国网湖南电力微信公众号的广泛宣传,既到达了精准扶贫的效果,又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致富门路。创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驻村工作队协助支持和村党支部带领下,花竹村和小河村村集体分别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推进“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从合作社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充分发挥电力部门行业优势,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使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设立小微奖励补助等,吸收贫困劳动人员就地就业,从集体公益事业中获得收入,防止简单发钱养懒汉。2018年,花竹、小河两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20万元,村民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