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鼓还要重锤敲 啃下贫困“硬骨头”

2019-03-12 17:07:1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沈礼]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何金燕 张斌

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如何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议。

龙献文代表:永久脱贫靠实干

“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两年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的重要讲话,是对脱贫攻坚的再动员、再鼓劲。”全国人大代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说。

牛角山村是一个有着303户1306人的苗族村,2008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有名的贫困村。穷则思变。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8天后,龙献文就去了十八洞村。2014年,他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又到十八洞村学经验、取真经。回到村里后,推行“党总支领导+村委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行模式,种植茶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几年来,该村建成10800亩茶园,和年产1000吨的茶厂。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385人全部脱贫。2018年,牛角山村人均收入达到13618元,并示范引领带动周边贫困村加快精准脱贫和发展。

“总书记说,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回顾我们村的脱贫之路,就是真抓实干,让群众脱真贫,并且实现永久脱贫。”龙献文说,接下来的任务,是乘胜巩固脱贫成果,除了继续发展好茶叶种植,村里将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王怀军代表:教育扶贫“拔穷根”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全国人大代表、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王怀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这句话,让她这个扎根山区35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感触很深。

“农村地区的贫困与教育发展滞后密不可分,教育精准扶贫是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王怀军说,让山里娃也能享受现代化的优质教育,是她毕生的梦想。

在她看来,“扶贫先扶智”。只有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优质的教育,才能长久有效地巩固扶贫工作成果。

然而,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

“许多年轻老师都不愿意到山区学校教学,教育扶贫的关键还是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今年全国两会,王怀军准备了10份建议,大部分跟教育有关。她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山区的教育投入,资金的投放应重点考虑改善贫困山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对贫困山区教师给予补贴,并在晋级、评先进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能在山区安心从教。

王怀军说,通过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承,才能永久战胜贫困。

石红委员:首倡之地要有首倡之为

全国政协委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石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有感触。

“总书记2013年来湘西时,在十八洞村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重温当年的场景,石红表示,湘西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首倡之地就一定要有首倡之为。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脱贫攻坚不能搞形式主义,要脱真贫、真脱贫。我觉得,这样的提醒非常及时和必要,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石红说,自治州今年有7个深度贫困县要摘帽,在摘帽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脱贫的实效、脱贫的结果,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证可持续发展。

石红说,要注意在扶贫工作中补齐短板,做好对贫困村老弱病残人群兜底、关爱和帮扶的工作。对一些存在“等靠要”思想的人,要加大“扶志”和“扶智”力度,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

(湖南日报北京3月7日电)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