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断穷根”

2018-12-27 17:36:4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邹娜妮 周 俊

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脱贫攻坚战犹酣,曾因诸多因素影响而被约谈的娄底,干群齐心、自强自立、苦干实干,正书写着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奋进篇章。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以精准脱贫统揽社会发展。

巨变正在发生:至2017年年底,全市累计脱贫35.9万人,退出贫困村174个,累计脱贫率为66.23%,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36%下降到6.08%。

上半年,从全省扶贫工作大会上传来捷报:娄底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获通报表扬,综合评价为全省最高等次“好”,在8个脱贫攻坚一类市州中,与永州市并列第一,被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市”。

后进变先进,这场“翻身仗”,打得并不容易。

突出重围:打造脱贫增收“引擎”

娄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3万人,贫困村498个。仅有的5个县市区中,新化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涟源、双峰为省级重点贫困县。这里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高,脱贫任务十分繁重。

如何摘掉“穷帽子”,成为娄底的必答题。

越是艰难,越要突围。娄底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紧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科学谋划、坚决执行,做到不变通、不打折、不走样。

紧扣产业扶贫主线,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娄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拓展产业扶贫路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特色种养——以“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依托,进一步调优做强高端优质稻、黑猪两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茶叶、蔬菜、柑橘、肉牛等五大全市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特色水果、辣椒、油菜、黄精等八大特色产业。今年,娄底市已有19.6万名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

培育加工产业——在各个县市区工业园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集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97.2亿元,增长15.5%。

推广农村电商——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触电”,形成了“电商平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电商扶贫生态链,建成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117个,培育出农村网店2643个,农产品线上年销售额达7.85亿元。农村电商网络,带动6465户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累计8.8万余名贫困群众受益,在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考核中,娄底名列各市州第1名。

实施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全域旅游,引进投资者开发数10条旅游线路、24个旅游项目,惠及2万余名贫困人口。今年前三季度,该市1238家休闲农业企业实现经营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9%,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5%。

注入社会力量——大力实施“娄商返娄”战略,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劳动就业”等多种模式,引导娄商参与脱贫攻坚。同时,深入实施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115”计划,组织157家民营企业与193个村结对共建。其中,涟源有64家龙头企业在86个贫困村建有种植和养殖示范基地,覆盖率达58%。“康麓生物”已在乡镇建设基地12个,将“臭皮柑”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联结贫困户4500人。

干群一心: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冬寒时节,走进娄底,却能频繁地感觉到暖意。

今年,在教育扶贫方面,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3.8万人,资助金额2.09亿元,无一人因贫失学、因贫辍学;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79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6288亿元;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已开工15297户,开工率160%,竣工11489户,竣工率120.3%。

健康快车开到家门口、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住院治疗“一站式”结算……娄底推进健康扶贫向全员额、全时段、全行业进行深度覆盖,通过全科医生驻村、公共卫生提质、出生缺陷防控、行业资源整合四种模式,建立强有力的健康扶贫体系。截至11月,全市健康扶贫实现“一站式”结算45129人次,结算金额16265.54万元,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的达到85.9% 以上。

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成效一年比一年好。脱贫热潮的背后,一支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工作干部队伍,通过苦干实干巧干,凝聚出干群团结、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的“战斗激情”。

“必当奋勇拼搏、落实责任、精准发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4月24日,在娄底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誓师大会上,各县(市、区)、经开区负责人接过市委“问题整改落实责任书”后,立下“军令状”。至此,娄底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冲锋号。

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开展责任心教育重要平台,使脱贫攻坚责任层层压实。4万余名党员、干部、职工,把办公室搬进农村和田间地头,与15万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积极对接政策、联系社会力量,为他们找准产业帮扶方向、选准帮扶模式、实施“一户一策”帮扶。2017年,娄底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55次会议,集中研究解决系列重大扶贫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共到乡镇指导督促脱贫工作达107次。

严肃工作纪律,严管扶贫干部。娄底出台脱贫攻坚“十条禁令”、责任制实施办法、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易地扶贫搬迁“十个一律不准”等文件,对帮扶干部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查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和贪腐问题。建立“三联系”制度,即市委书记、市长与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党政正职直接联系;县市区党政正职与所有贫困村主要负责人直接联系;乡镇党政正职与所有贫困户直接联系,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建立“有事情找我”责任担当机制,设置“三张联系卡”,确保贫困群众人人有人帮、事事有人办。将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88个乡镇(街道)的领导班子成员姓名、职务、分工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全部公开共享。全市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共接受群众咨询35.8万人次,干部主动下访73.8万人次,帮助群众协调处理解决相关事项10.24万件。

夯实基础: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近年来,娄底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户“脱贫靠自身”意识并不强烈,具体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

对此,娄底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推进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等工作,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决心。

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娄底对症下药,采取“土”“怪”“蛮”“巧”“新”5种办法。“土”办法,抓乡风整治,倡导移风易俗;“怪”办法,抓住老百姓普遍“爱面子”的心态,营造“脱贫为荣”风气;“蛮”办法,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魄力,感染群众改变落后思想;“巧”办法,扶贫先扶勤、以奖代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新”办法,全面掌握村民信息,“大数据”管理村民行为。

行动开展以来,主动要求脱贫的多了,“要我脱贫”的少了;勤俭持家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勤扫屋里屋外的多了,脏乱差少了;学文化技术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很多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一大批自强自立典型。

去年以来,娄底共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1081人,选出“自主脱贫模范”近300人。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支书彭育晚带领全村开发经果林,发展稻田养鱼,实现家家户户有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近万元;双峰县沙塘乡九龙村贫困户黄秋文,通过贴息贷款养殖生猪,去年纯利达7万多元。

上半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96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双峰县有望在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贫困“帽子”,要长久摘掉。娄底创新“五大机制”,严防返贫。

通过风险管控机制,对已脱贫对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建立工作台账,全程跟踪管控;通过动态预警机制,采取定期跟踪回访、返贫户个人申报等途径,及时掌握返贫情况,随时调整风险等级;通过快速介入机制,对风险级别呈上升趋势的提前介入,从源头上防止返贫;通过反馈提升机制,每一起返贫风险处置完毕后,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方法;通过综合处置机制,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返贫的家庭,分别由相关部门牵头,引导慈善组织、志愿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把返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目前,娄底市先后排查出因灾、因病或其他原因而出现返贫风险对象共6000余人,其中大部分已得到有效处置。

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能激发热情,没有什么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

娄底的脱贫攻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今年年底,娄底市有望减少11.3万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223个贫困村退出,双峰县完成整体脱贫。2019年,该市计划减少8万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个以上贫困村退出,涟源市、新化县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激战犹酣,湘中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