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夜校”三门课 脱贫摘帽添力量

2018-12-14 17:21:16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雀塘镇扶贫夜校。

县委办扶贫夜校。

(本文图片均由新邵县委宣传部提供)

张建平 岳 赟 李进锋

每到周一晚上7时,新邵县各机关单位、各乡镇、各村开展“扶贫夜校”学习培训活动,按照“一次夜校一个主题”的要求,进行扶贫政策学习、公德教育宣讲和产业发展技能知识教育。目前,该县“扶贫夜校”共举办28期 2100个班,参训人员达4.6万人次,已成为脱贫摘帽路上的“加油站”。

“我们在扶贫夜校中注重讲好政策必修课、公德教育特色课、技能交流选修课,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扶贫政策水平,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掌握技能,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新邵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扶贫夜校”遍地开花,为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添足动力。

宣讲扶贫政策

新邵县于2011年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总人口83.38万,其中有贫困人口的村403个,贫困村127个。2017年,全县脱贫6074户24243人,贫困村退出60个,2018年,全县将脱贫11397户43538人,贫困村退出67个,实现贫困县整体摘帽。为圆满完成脱贫摘帽工作任务,新邵县委、县政府出台系列文件精神,其中一项就是每个扶贫干部熟练掌握扶贫政策,成为政策专家、理论能手。

在“扶贫夜校”中,扶贫政策的宣讲与学习成为了一门必修课,纳入了工作督查考核中。在学习中,“扶贫夜校”课堂上详细解读扶贫政策,解答疑难问题。针对精准退出、低保救助、对于无建房条件贫困户如何获得住房保障、两老户问题、四类对象识别等困扰扶贫干部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帮扶责任人把握准政策,让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经过夜校的答疑解惑,我对扶贫政策的把握更加精准,处理平时的扶贫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新邵县卫计局扶贫干部孙诗明在夜校培训之后非常兴奋。他在坪上镇峡山村扶贫时,带着真心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对象实现脱贫。

今年5月以来,雀塘镇镇本级扶贫夜校共开办26期,村组一级夜校481期。“扶贫夜校的开办,不仅提高了镇村两级干部的扶贫业务和素质,也提高了老百姓对扶贫脱贫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催发了全镇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政策的落地生根。”谈及扶贫夜校对乡镇工作的直接影响,雀塘镇党委书记李柏初很是感慨。

开展公德教育

新邵县“扶贫夜校”中,社会公德教育成为了一门特色课。通过开展社会公德主题教育,全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乡风、民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主动脱贫的思想,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点亮了脱贫的“指路灯”。

在“扶贫夜校”中,该县采取了扶贫典型人物现场说法、唱花鼓戏、小品表演等多种方式,扭转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树立起“贫困不光荣,致富是本事”观念。“县政府安排扶贫干部一对一地帮助我脱贫,当初等靠要的思想比较重,两眼只想盯住上面政策。通过参加‘扶贫夜校’,我觉得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实现脱贫,这样才不会觉得羞耻。”太芝庙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黄超和大伙交流了脱贫心得。

今年7月份,龙溪镇龙源村谭国华的父亲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做白喜事需要花费5万余元。谭国华已于去年脱贫,原本为面子问题,想举债办丧事。在开展公德教育中,该县要求推动移风易俗,农村红白喜事简办。谭国华接受扶贫干部宣讲教育后,只花了不到2万元钱就办好了父亲的丧事,避免了因债返贫。

传授致富技能

“今年我在扶贫夜校学到再生稻种植的技术,在责任田里试种了1亩多再生稻谷,收成非常好。”陈家坊镇贫困户杨华生高兴地说。陈家坊镇是新邵县种粮大镇,该镇充分利用“扶贫夜校”组织了当地种粮大户周辉耀、李福生等现场讲课,向贫困户传授双季稻、再生稻种植技术,让贫困户尝到种粮甜头。2018年,该镇发展了双季稻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再生稻8000余亩,带动了1600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3月,大新乡上南村的贫困户们在扶贫夜校学会了养鸡技术后,在扶贫工作组帮助下养殖了5000只本地土鸡,利用房屋后的林地,按照夜校学到的技术全部采用放养,让鸡吃谷糠、玉米,绝对不喂食饲料。10月份,他们喂养的鸡开始销售,鸡肉味道鲜美,供不应求。

新邵扶贫夜校注重农业技术传授和交流,被大家戏称为“选修课”。全县各乡镇“扶贫夜校”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量身定制授课“菜单”, 邀请县农技人员、“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讲课,向困难群众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致富本领。

目前,“扶贫夜校”举办农技专题讲座260场次,参加培训的贫困户达到8000余户。近年来,新邵县确定了富硒、中药材、饮茶、油茶、特色果蔬、黄酒、禽畜加工七大产业,筛选出重点帮扶企业34家,带动9万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