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为精准扶贫聚力增效

2018-11-07 16:50:3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张建平 曾 炜 李焱稠 关杨博

近几年来,武冈不断探索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突出“扶贫造血”“可持续发展”和“精准帮扶”,促进薄弱村加快发展,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

众人添柴火焰高

在大甸镇栗山园村组公路旁边有个代销店,它的主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袁宁财。代销店每个月为他带来400多元的收入。

袁宁财的变化得益于《武冈市“精神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脱贫攻坚理论微宣讲”等“自强脱贫”主题教育中,袁宁财转变了等靠要思想,自食其力,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扶贫先扶志。武冈将推进精神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关键。通过各种主题教育、登门走访、理论宣讲等唤醒贫困村民脱贫意识。

全市301个工作组1415人深入扶贫村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投入扶贫资金50亿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武冈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功经验。目前已经常态化的“爱心购”“爱心超市”“扶贫车间”“就业帮扶”“资助帮扶”正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一个又一个生动实践。

邓元泰镇鱼塘村村民潘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成为松翔电子厂“扶贫车间”一名工人。“自己靠假肢行走,在家门口就业,改变了生活处境。”

武冈市世富电子有限公司是湾头桥世富村刘孙稳去年底创办在村口的一个新厂,是“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的一个样本。该公司首批员工有130人,其中贫困户30余人,人年均增收2万多元。

据统计,武冈先后从干部层面到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出台了30多个相关文件。目前,武冈已基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脱贫快车到家门

发展“温氏养鸡”,是武冈市招商引资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旨在“借鸡生蛋”拓宽产业扶贫路。项目采取“温氏公司+扶贫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温氏公司统一提供鸡苗与技术指导、统一供应饲料疫苗等物资、统一按保护价收购成品鸡。贫困户以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既能分红,又能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近日,武冈司马冲镇双元村温氏扶贫鸡场2.1万羽肉鸡出笼上市,由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合同价全部收购,实现利润6万余元,直接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近万元。

“温氏养鸡”是武冈探索建立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冈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力发展,通过产业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促进就业等模式,使贫困人口与新型农业主体建立了持续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

2014年来,武冈贫困村的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了全覆盖,与7426户272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武冈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6个,拥有成员25715人,带动非成员38990人,涵盖粮食、脐橙、药材、铜鹅、生猪、牛羊、卤菜生产和病虫害服务等领域。

据统计,武冈全市85个贫困村与216个非贫困村(居委会)中,全部成立或引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持续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的共有贫困户17326户64736人,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72.9%。

好钢用在刀刃上

今年3月下旬,武冈市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扶贫投入的做法在全省获得推介。2017年,武冈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绩效考评全省第一。

2014年以来,武冈市着力高起点谋划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机制。2016年7月以来,武冈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37亿余元,分类投向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使资金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项目精准对接,实现资金“效益倍增”。

其中建设示范养殖小区15个,发动建设家庭式鸡场96个,帮助6892名贫困人口创收每年1000元以上;建成光伏发电8个,为85个村每村每年增加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帮助10495名贫困人口创收人均每年千元以上;对贫困户自主发展的种植、养殖产业进行以奖代扶;完成农村村组道路新建和提质改造467.98公里;解决92480名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18个乡镇(街道)883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改善农村环境、建立文化副中心和广播村村响等。

武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出了资金撬动效应,激活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形成扶贫项目多元投入新格局,累计带动金融资本7.7亿元、社会资本2亿元。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