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建引领 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2018-08-17 16:21:04 [来源:省扶贫办] [责编:沈礼]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耒阳市委始终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的生动局面。

抓支部建设,提升组织引领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一个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强的党支部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支撑。耒阳市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以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着力在抓支部、强堡垒上下功夫。一是立足“双带”选能人。坚持把是否具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作为选拔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衡量指标,在2017年村“两委”换届中,着力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了一批“双带”能人进班子。换届后,全市配备了“双带”能人的村“两委”班子达96.3%,特别是选拔了一批“双带”能人担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为贫困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选好了“领头雁”。二是聚焦“四有”补短板。对照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章理事的“四有”标准,逐村进行摸排,对带富能力不强、不能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予以调整;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逐村研究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对无村部或村部“老旧狭小”的村,分批纳入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对存在领导班子不团结、组织生活不正常、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村,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2017年以来,全市共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4个,其中,亮源乡关王村、大和圩乡沙元村等5个贫困村经过整顿,全部实现从乱到治、从弱到强的转变。三是围绕“五化”抓创建。按照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要求,扎实推进支部“五化”建设,并以贫困村为重点,每个贫困村明确1名县处级干部联点指导、1名组织部干部定点指导、1名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全市34个贫困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全面提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

抓驻村帮扶,发挥部门带动力

开展驻村帮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法和有力举措。耒阳市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积极整合部门力量,为脱贫攻坚凝聚合力。一是整合人才资源,把精兵强将派往基层。坚持尽锐出战,按照“一村一队、全面覆盖”的原则,从各单位共选派363支工作队、1492名工作队员,对全市363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实行全脱产帮扶;选聘村级扶贫工作监督员1082人,每村至少2人;对34个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1名科技特派员。此外,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识别年轻干部的“主考场”、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选派24名市直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挂职锻炼,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二是整合项目资源,把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社会资金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从群众最关切、最期盼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为贫困村硬化通村公路84公里,今年计划硬化的62公里正在加紧施工;共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3处,解决29765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3290人,入住率100%,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在此基础上,整合近2亿元涉农项目资金和金融扶贫资金,大力发展烤烟、油菜、黄花菜、油茶、生猪等9大扶贫产业,有力带动了贫困村的产业振兴。其中,大和圩乡借助各部门注入的项目资金,采取 “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共创建专业种养合作社12个,全乡10个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清零”目标。三是整合培训资源,把创业技能教给基层。按照以技能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围绕每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实用技术培训的目标,整合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市委党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涉农部门的培训阵地和师资力量,采取集中轮训和送技术下乡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去年以来,通过开展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轮训、农村党员冬春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及送技术下乡等方式,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0000余人次,走出了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扶贫新路子。其中,市党员教育中心依托全市远程教育站点,扎实推进“远教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各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工作经验被红网等媒体专题推介。

抓作风整顿,增强干部执行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一个地方的脱贫攻坚成效,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耒阳市以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大讨论、大整顿”活动为抓手,以打造最具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各项要求,从严整肃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的扶贫铁军。一是压实责任促进作风转变。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对全市扶贫干部分类列出工作责任清单,要求全体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点挂片、联村包户,并对联点乡镇和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所有后盾单位“一把手”任驻村工作队指导员,对所驻村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全程指导本单位工作队员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所有驻村工作队员每月至少住村20天以上,并与农户同吃同住。通过划分“责任田”、订立“军令状”,让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做到了知责明责、履责尽责。二是常态督查推动作风转变。驻村办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驻村工作队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2018年5月份以来,已开展10次常态化督查,根据督查发现的问题,先后对40个后盾单位负责人、132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约谈,并在全市进行通报,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三是从严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制定下发了《耒阳市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先后开展了2轮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对思想不重视、精力不集中、工作不负责,在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玩数字脱贫的党员干部,一律从严进行问责。2017年全市共问责29人,免职2人;2018年以来查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59条,问责11人,在全市形成了有力震慑,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好转,抓脱贫攻坚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抓教育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力

物质扶贫管一时,思想扶贫管一世。耒阳市针对少数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积极创新方式,强化教育引导,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一是评选脱贫示范户。采取比思想,看谁家致富愿望最强烈;比生产,看谁家成员最勤劳;比卫生,看谁家卫生最清洁;比和谐,看谁家亲友最互助;比档案,看谁家资料保管最完好的“五比五看”方式,组织乡村两级深入开展脱贫致富示范户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来的脱贫致富示范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在全市营造了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浓郁氛围。二是举办励志报告会。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取扶贫干部讲述帮扶对象脱贫案例、脱贫致富示范户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和“致富经”等方式,激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坚定脱贫决心。在公平圩镇举办的脱贫励志报告会上,5名脱贫致富示范户的现身说法,对其他贫困户产生了极大触动,会后有不少贫困户主动去找他们“取经”。三是打好治懒组合拳。对那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人,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引导村党组织以村规民约的方式明确规定,对存在大操大办婚丧宴请,酗酒、赌博、借高利贷,出售宰食扶贫畜禽和买卖扶贫物资,有就业岗位却不愿意务工,子女无故辍学等行为的,一律暂停帮扶政策,什么时候改过自新了,再恢复帮扶政策,形成了“扶贫不扶懒”的鲜明导向,收到了“抽懒筋、拔贫根”的良好效果。

焦点图